记我的基金失利

上一次写博客已经是6年前在澳大利亚国家公派读博期间了。在这6年里,我没有更新博客,主要有两个原因:1. 身份变化: 19年从ZJU博士毕业之后,我加入了NJUST,成为了一名教师。作为教师,我不得不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网络言行。 2. 工作繁忙: 从澳大利亚回来后,我首先广泛投递简历寻找工作,直到2019年才确定进入高校工作。自从入职高校以来,我一直忙于申请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并且组建了家庭,几乎没有空余时间。这次特意抽出晚上的科研时间,来写一写我的基金申请失败经历。

关于这个基金申请

这个基金是一个偏向人才类的项目,需要学校限额推荐才能申报。所以申报过程相当艰难:从学院内部竞争,到学校的首轮筛选,再到第二轮视频答辩,最终学校推荐我申请。拿到这个申请资格后,我加班加点地总结了过去的研究成果,包括具体的科学贡献和未来的研究计划。在申请过程中,我还请了四名研究生帮我检查和核实材料,并请我的国内导师和国外导师进行了审核。

我开玩笑地问我国外导师:“这个水平能申请你们的DECRA项目吗?”也许是因为导师的宠爱,他回复说“很有竞争力。”两位导师的审核和鼓励让我信心倍增。

关于这个基金评审

讲道理,我对这个基金评审的情况确实没有概念,心理也没底。于是我咨询了往年获得这个项目的朋友和同事,了解了一下大致的评审流程。从聊天中得知,按照往年的情况,5月下旬应该就要进行会评了。果然,昨天会评名单出来了,没有我。起初是惊讶和难以置信。我自认为申请书的质量还不错,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水平,没有想到省级基金的竞争如此激烈。

难以相信之余,我问了科研院的工作人员是不是不在名单上就意味着基金申请失败了。科研院工作人员答复是的。之后,我又打电话给省里负责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依然是失利。经过三次确认之后,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确实这次基金申请失败了。

失利之后,心情非常差,但考虑到工作,我尽力掩盖了基金失利对自己情绪的影响。然后,我给两位导师发了微信,告诉他们基金没有通过涵评。两位导师也通过各种方式安慰我,让我继续努力。我还给一个朋友发了微信,说自己很难受,基金没通过。朋友约我出去喝酒解愁。我原本打算备孕,不喝酒,但最后还是喝了很多,结果回来后直接吐了。

基金挂掉的反思

现在还看不到评审意见,但根据往年经验,这个项目的评审意见也不会公开。现在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反思:

  • 水平不够: 申请书内容偏向视觉分析,虽然研究角度还行,但没有CVPR、ICCV、ECCV、TPAMI、IJCV等顶级会议和期刊的文章,只有一些TIP和TGRS的文章,这些还是不能充分体现水平。

  • 选择的方向不对: 今年基金申报必须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我选择了与我最近的人工智能方向。但人工智能的竞争非常激烈,加上江苏省的人工智能研究确实很强,导致了激烈的内卷。

  • 申请书不够完善:虽然两位导师帮我审阅了申请书,但没有请其他专家看过。也许因为两位导师对我的研究太熟悉,导致我过于自信。

  • 没有关系: 不知道是否该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但确实没有相关资源,也不知道该问谁,也不清楚别人是否有关系。这个只能是自己的猜测。不过,还是要相信美好,否则生活太痛苦。

不管如何,木已成舟,再多想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此刻只能用鲁迅《自嘲》中的一首诗来安慰自己: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